《邓小平理论概论》重难点解答


发布时间:2007/6/30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www.dadeedu.com/gz    

 

 


1.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深刻地提示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对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作出了科学的诊断。
第四、总的说来,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哪些新贡献?
首先,强调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联系起来,并把它纳入党的思想路线之中,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
其次,强调特色,具体地、历史地把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由此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第三,强调对立面的统一,注重寻求有利于发挥优势、克服缺点和充满活力的和谐的发展形式,以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与自我优化。
第四,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统一起来,作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原则。

3. 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体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发展。我们可从以下三个层次来理解这一新概括:
第一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之所以优越于资本主义,就在于它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更良好的条件,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解放与发展生产力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
第二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制度,铲除产生两极分化的社会基础,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
第三是从价值取向上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取向。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与动力的统一性——为人民群众而生产、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来生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也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4.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有何重大的理论意义?
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它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这一科学的概括突出地强调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而纠正了以往忽视发展生产力的错误观点,指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仍然存在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重大问题,仍然存在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顺应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的重大问题。
其次,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它意味着:一方面,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再次,这一科学概括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也相应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思想束缚,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总之,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廓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点,纠正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指导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5.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
第一、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并且认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应该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因此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
第二、 这是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要求,要摆脱贫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实现。
第三、 这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第四、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发展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第五、 这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物的条件和人的条件。物的条件是指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在这基础上能够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人的条件是指人们第一次成为自然界自觉和真正的主人,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也就是使人的自身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而实现这两个条件,都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第一, 就社会性质来说,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有着同社会主义社会其他发展阶段相同的本质。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第二, 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据此,我们的一切决策和工作都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第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起始阶段。

7. 为什么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第一, 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行动纲领。
第二,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第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我们党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科学结论。
第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哪些重大的意义?
第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同志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突破和创新,都是以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级这一理论为立论根据的。
第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我国正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有种种矛盾需要我们去解决,有种种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有种种疑惑需要我们去澄清,尤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准确地把握中国国情,以统一认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提供反对“左”右倾的锐利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克服急于求成,追求“纯粹”社会主义的“左”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又要克服主张“全盘西化”,反对否定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右的思想影响,这就需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武器,批判各种错误的思想,排除各种干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9. 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具有哪些重要特点?
第一,“三步走”发展战略体现了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它规定了我国到下世纪中叶的长期目标的同时,还具体地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及其各自的发展目标,各个目标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衔接,形成了一个整体,为我国制定五年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它体现了速度和效益的统一。“翻一番”、“翻两番”讲的是速度问题:而“小康社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提法则包含了效益的指标。
第三、它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和群众利益的统一。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党提出的到下世纪中叶奋斗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又包含了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应提高,并达到“小康型”和“比较富裕型”。

10. 我国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把握好哪些重点和方向?
第一、 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改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第二、 继续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和重要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
第三、 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提高其素质。
第四、 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1. 试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首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总结和吸取国内外经济建设经验教训,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抉择,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正确选择。
其次,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从我国国情出发的唯一选择。
第三, 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
第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转变的根本保证。
最后,实施这一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需要。

12. 我国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应注意哪些重要问题?
第一, 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把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结合起来。
第二, 要认真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真正把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 要加强领导综合决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结合起来;要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还要把全面规划与重点突破结合起来。

13. 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第一,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二,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第三,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第四, 要建立一支浩浩荡荡的科学技术大军。
第五, 要解放科技生产力,必须相应改革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
第六, 基础研究是应用开发的先导和源泉。
第七, 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第八, 要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和利用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科学管理方法。
第九, 科学技术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14.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第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第二,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
第三, 发展科技不抓教育不行。
第四, 全社会都要参与教育事业。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
第五, 提出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提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教育目标。
第六, 提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第七, 提出要加速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第八, 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15. 在我国现阶段,为什么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一,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第二,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巩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物质基础。
第三,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以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地发展。
第四,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还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16. 为什么在现阶段我国必须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首先,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普通规律,在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整体水平还较低,且生产力结构呈多层次、不平衡发展状态,因此必须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其次,多元化所有制结构有利于多种所有制平等参与竞争,提高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再次,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增加我国人民的劳动就业,改善人民的生活,增加资金的积累。
最后,在一定条件下,各具优点的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和条件。

17. 我国国有经济有哪些特点?
其一,全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消除了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
其二,在国有经济范围内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相互之间存在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其三,在国有经济中, 劳动产品归劳动者共同占有, 实行按劳分配,形成了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条件。

18. 试述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
第一, 国有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第二,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 国有经济是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它影响并制约个体、私营、外资和其他经济,保障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四, 国有经济是我国人民民方专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坚持和发展国有经济, 是巩固工农联盟、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1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具有哪些新特点?
第一, 按劳分配必须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作为依据,亦即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 作为衡量劳动者提供劳动量的客观尺度。
第二, 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的形式来实现,亦即按劳分配的实现过程,必然要受到商品价格、货币价值和市场供求的影响。
第三, 按劳分配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分配,它能促使职工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调动企业集体和职工个人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0. 如何理解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共同富裕道路?
第一,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
第二,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
第三,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由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差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先后、快慢的差别。
第四,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会对社会产生示范效应,会鼓舞和带动全社会走向共同富裕。

21.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政治,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
第一, 就民主的阶级实质而言,社会主义民主是有史以来绝大多数人真正享有的民主,亦即民主的主体有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第二, 就民主的经济基础而言, 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
第三, 就民主的组织形式而言, 社会主义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体现了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正确关系。
第四, 就民主的建设而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政治的具体形式,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2. 试述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客观要求。
首先,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客观要求。
其次,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和秩序的客观要求。
再次,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3. 试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方针。
第一, 有法可依,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这是对立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 有法必依,坚定不移地遵守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这是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环节。
第三, 执法必严,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使国家行政执法权和司法权,这是对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也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决定性环节。
第四, 违法必究,对一切违法行为要依照法律予以追究,以维护法律的权威,这是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保障


日期:2007/6/30
编辑:广州达德教育
来源:www.dadeedu.com/gz

关闭窗口】 【打印此页

 
相关链接:

2008年4月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时事政治   [2008/4/17]
2008年4月自考邓小平理论概论时事政治   [2008/3/21]
2008年1月《邓小平理论概论》时事政治参考资料   [2008/1/4]
2008年1月《邓小平理论概论》时事政治参考资料   [2007/12/28]
《邓小平理论概论》十六大资料   [2007/6/30]
《邓小平理论概论》重难点解答   [2007/6/30]
《邓小平理论概论》涉及的重要会议和重大事件   [2007/6/30]
《邓小平理论概论》总复习资料(07年7月)   [2007/6/30]
《邓小平理论概论》晚班改课通知   [2007/6/27]
2007年7月考试《邓小平理论概论》时事政治精简版   [2007/6/21]
《邓小平理论概论》07年7月份考试时事政治   [2007/6/21]
2007年7月《邓小平理论概论》考试的“时事政治复习资料”   [2007/6/18]
关于《邓小平理论概论》本周上课地点安排   [2006/8/16]